风声|彭州山洪夺走7条人命:他们如何丧失了最后的逃生机会

2022-12-30 17:24:53

大吨位吊装带

文|方玄昌

科普作家

“眼睛看得见的危险都算不上危险。”

这是户外爱好者普遍笃信的一句名言,其本意指的是,大部分灾难都是在大家没意识到有危险的时候发生的。这句话在“8·13”彭州洪灾中再次得到了应验。

几乎所有的网友都痛心于一点:这次处于灾难中心的游客,在管理者长达一个多小时的警告、呼喊中无动于衷,最终酿成灾难。

指责这些游客缺乏安全意识没有问题,但指责者们也许没有想过,如果他们当时也在现场,有很大可能会跟这些游客一样,认为呼喊者是在小题大作,是在吓唬他们。这是因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山洪突如其来的遭遇,不会相信朗朗乾坤之下,会有如此飞来横祸。

事实上,类似情况即使在北京这种大城市附近的山区都可能发生。

笔者更痛心的一点则是:这次山洪爆发后被卷入其中的游客,有几位原本是可能通过自救而脱险的。

水灾中逃生,有一系列原则。其中大部分都与生活常识相一致,也符合人的本能选择,包括“就高不就低”(水往低处流)、“就宽不就窄”(开阔宽广的空地上水流浅而缓,狭窄的河道中水流深而急)、“就疏不就密”(杂物稀疏的区域不容易遭到二次伤害)等。

只要保持冷静,即便无人提醒,灾难来临时大部分人都会这样做。这些常识性的原则,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往往也适用。

但还有一些逃生原则(或者说技巧),许多人并不清楚,并且它们往往是反人体本能的。其中之一,是在遭遇弧形激流时,需要选择逃往弧形的内侧,而避免呆在弧形的外侧。其原理是:流体的惯性作用决定了弧形外侧流速更大,破坏性也更强;弧形内侧流速则会缓慢得多。请注意:这与水流方向无关,只跟河道形状有关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婺城信息社版权所有