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佬跑了,快逃

2023-03-14 10:02:02

白癜风怎么治疗

都说人红是非多。

可一旦过气了、翻车了,落井下石的也不少。

比方说,昨天就有“葛兰申请辞职”的传言,在某知名平台上发布,并遭到疯传。

不过,现在已经辟谣了。

事实上,由于医药赛道跌得太狠,发生在“医药大妈”上的谣言,已经不是第一次了。

8月份,就有用户假冒“中欧葛兰”,喊话医药行业逻辑不在了的截图,在各大平台疯传。

可以看出,过去一年医药确实套了太多人了,而且套得非常深。

在近期一张2022上半年公募基金经理“亏钱榜”上,葛兰因为上千亿的基金规模,和较差的业绩,最终名列第一[捂脸]

当然,白酒、半导体的老熟人也很多……[困]

我们就不看别人热闹了。

毕竟,我想当初买医药的人,很多也是想要凑热闹赚点小钱,或是抄个底捡便宜,最后被狠狠套住的。

今天,我们理性探讨下,现在的医药究竟是爱我别走,还是老乡别跑?

近一年下跌,背后有哪些原因?还有没有投资价值?

医药行业,过去一年跌落神坛、逻辑崩塌,我认为可以从宏观、政策、行业三个方面分析。

1)宏观上,主要就是货币环境。

我们知道,前几年医药暴涨,背后跟行业高增速有关。

一季季财报动辄50%、80%的增长,让投资人无比乐观,甚至打磨成内心的坚定信仰。

但是,医药是一个资本、人才和技术密集型的行业。

上面的任何一个要素,背后都离不开——钱。

只有更多的资本投入,才会有更高的增速,更大的市场份额,更高的股市估值……

当去年7月反垄断风暴,人们开始担心起医药行业的政策管制,

却有更多人忽略了,全球正从新冠以来大放水的狂欢中,加速步入加息周期——

加息,意味着医药企业融资成本骤升。

没法大手大脚烧钱的医药企业,不得不踩紧刹车,以适应新的、陌生的经营节奏。

医药企业对利率非常敏感,当赖以维持高增长的财务杠杆开动不下去,必然导致市场的抛售。

我们可以看一下,上半年美股3只药企的走势。

像默沙东、艾伯维,这种实力雄厚的大药企,和XBI所代表的,需要外界输血的小药企,走势出现了明显的分化。

政策上,大家的预期比较一致。

医药走势那么差,甚至大的反弹都没有,一个主要的压制因素就是“集采”。

因为集采让药企的盈利,变得“不再那么确定”,也让“医药高毛利”的投资逻辑松动。

这加剧了投资者的远离,尤其是公募基金等机构:

根据2022年6月底的公募基金二季报,全部公募基金医药仓位,降至2017年以来低位;非医药公募基金,仓位更是2009年来的最低位。

不过,机构们买的少,也不是不好。

一旦医药基本面反转,机构们会进来抬轿子,反弹的空间会比较大。

行业上,各家有各家的难题。

一个是仿制药,由于集采的关系,逻辑已经破坏;

创新药企业,由于前两年大量资本疯狂涌入,正在消化估值、经历阵痛;

CRO领域,虽然比创新药逻辑更好,但毕竟是一条船上的,作为卖水人也必然遭遇冲击。

当然,这些都不算最大的缺点——

过去一年医药最大的缺点是贵,现在由于跌得够多,估值已经慢慢变得合理了。

最后再说说,医药如何“抄底”吧。

估值上面我们说了,当下处于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。

除此之外,还能关注以下几个指标:

1)股价波动和成交量变小了。

这意味着,已经没什么人敢动抄底的心思了,而不看好的人,也已经卖出得差不多了。

2)股价开始不反应利空了。

“利空出尽是利好,利好出尽是利空”,出现这种情况,说明行业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,只等风来了。

3)没什么媒体报道,喊着“抄底医药”了。

但凡还有人大量抄底,那么底部大概率还没到。

想想今年4月,有多少人说新能源完蛋了,后面反弹那么猛,就知道了吧。

只有大家形成了一致性预期,都不看好,大概率底部才会姗姗来迟。

上一篇:

下一篇:

Copyright© 2015-2020 婺城信息社版权所有